2011426日:

 

養兒育女免不了遇到親子立場相對的時候父母的手段從磋商、協調、勸說、妥協、威脅、利誘、怒斥、冷戰、到動粗等等百百種, 不曉得還有什麼, 每一種手段都會帶給父母程度不等的頭痛。我也嚐過這番滋味, 但很慶幸地, 對付我兒不用太多招數, 頂多磋商(磋很久)協調(調很久), 威脅很少用到, 打更不需要, 連「愛的小手」那種假打都不用。記憶中, 自從小兒滿兩歲半之後, 道理聽得懂一點, 我就很少對他發脾氣了, 我得以挽回一點氣質。是說, 小兒有那麼乖巧聽話嗎? 不是! 是我教子有方嗎? 沒有。我們「相安無事」的原因有兩個, 其一是因果循環的, 我管得少, 衝突就少; 其二是小兒的個性使然, 這只能感謝真主啦!

 

先說因果循環吧!「法令滋彰, 盜賊多有」, 管得越緊, 亂子越大。看得出來俺已經走上「老莊派」之路了 無為而治。本身沒什麼規矩的爸媽並沒有訂下什麼規矩要兒子遵守, 所以衝突就不多了。看起來很不負責任欸! 其實割捨權力、甘願放下, 談何容易? 要做的籌備工作也不少! 看看坊間的教養書籍, 理論、撇步、指導等等繁如天星, 親朋好友的育兒經驗也不惶多讓, 知識排山倒海而來, 一道又一道的加重了我們的責任意識 不給規矩, 難道要讓他們變野孩子嗎? 所以我們變得神經緊張, 還沒發生的事也開始操心, 這一秒堅持嚴酷到底, 下一秒又對自己的堅持感到迷惑, 到底該怎麼做? 其實試試坊間書籍的指導無妨, 但是父母對自己孩子的觀察也不能少,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脾氣, 每個狀況的發生當時都有不同的心靈狀態, 不去觀察身邊的孩子, 反而迷信暢銷書的教條, 不是本末倒置嗎? 沒參考周遭變數(如環境、孩子年齡、孩子性格、事件後果的嚴重度、玩伴的影響等等), 父母就自己訂了一堆大家都說好的、或是人家歐美日本都這樣做的、或是一廂情願很滿意的理想境界, 結果小孩做不到, 只有徒增自己的煩惱, 製造更多的衝突。

 

審視自己有點難度, 老是霧裡看花, 我是從蠟筆眉和兒子的相處之中看清了一些事, 再回頭省思自己, 發現老莊的「無為, 無不為」用在我兒身上可以迸出一點火花, 只不過在到達這境界之前我歷經許多滄桑。「無為」不是什麼都不管, 它是一種治國之道, 仍然是一種管理, 半大不小的孩子不懂事情的前因後果, 又非常自我, 該怎麼用「無為」管理? 我想了想, 似乎我們家是從「達到共識」先開始的, 但我不得不承認, 磋商共識是最難的過程。

 

磋商, 也就得兩邊去去稜角, 不要把抗議規定看成小孩忤逆(我又不是皇帝), 也不要以為修正規定是父母沒原則(不要鑽牛角尖呀), 一個規定在實施前沒考慮實施的對象, 註定要失敗, 失敗後再來責罵孩子, 對孩子一點也不公平。父母豈能只顧執行那浮於外在的條例規範, 而忽略孩子內心的感受? 讓孩子有參與決定的權力, 他才能學習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聽起來多像坊間育兒書呀? 亂老調的, 但是「感覺」真的很重要, 「感覺」有很大的操弄空間)

 

把長輩的身份放下, 是磋商的第一步。父母好商量, 孩子就會騎到頭上來嗎? 這未必是必然結果, 父母平常對孩子說話的態度才是孩子回應父母的必然結果, 你站在你的圈圈裡對他喊叫, 他站在他的圈圈裡喊回去, 沒有溝通, 只會更強化他的自我意識, 根本沒給彼此機會去學習跨出自我的小圈圈。人的一生跟「自我」的拉距沒完沒了, 我們一輩子都在學習將「自我」與外界人事物保持平衡, 但是「自我」很容易在我們有了「方便行使權力的對象」之後就無形擴大, 對孩子, 對傭人, 對屬下, 對弱者, 甚至對年邁無力的父母, 讓我們忽略了「他我」, 到最後眼裡就沒有了別人。所以, 不要讓親子關係裡充滿了父母的自我, 只要我們有孩子, 我們就註定要跟孩子一起學習縮小自我, 也為別人考慮一下。

 

最近聽媽媽說, 有個醫生朋友因為不准國小的小孩看電視, 所以家裡沒買電視, 因為他們是醫生, 知道吃零食不利於生長, 所以也不准小孩吃零食。可是, 我倒覺得這是矯枉過正, 得了吧! 誰小時候是那種只吃青菜不碰糖果、不看電視只愛看書的聖嬰呀? 同學家、餐廳裡、街上……哪裡沒電視好看? 哪裡買不到零食? 搞到小孩不愛回家, 都在外面撒野, 父母啥也不知, 豈不更糟糕! 再說, 電視看得少了, 多出來的時間小孩有做更有意義的事嗎? 父母過度保護小孩, 把電視、電玩、漫畫、糖果等等「毒物」都丟光光, 只是關起門來營造了一個不真實的世界, 這不僅剝奪了孩子學習對自己負責的機會, 父母也喪失了教導孩子去面對問題的機會, 這裡我只看到逃避責任的父母在趕盡殺絕, 沒看到父母與孩子一起面對真正的問題。真的問題不是電視本身, 不是糖果本身, 而是孩子該怎麼利用時間, 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與欲望, 該怎麼注意自己的健康吧!

 

放棄不人性化的規定, 調整好心情, 就可以準備和心情平靜的孩子磋商(哭鬧中的孩子什麼也聽不進去)。磋商的內容端看各家長與孩子的喜好啦, 就像我開頭寫到無為, 我沒有具體規定兒子可以吃多少零食或看多久電視, 他想要就有, 可是他並沒有無止盡的索求, 夠了就是夠了, 這很奇妙, 所以我才想到老莊 是因為我沒有特別將零食宣傳成十惡不赦的毒物, 所以兒子才沒有特別把零食視為不惜一切要弄到手的寶物嗎? 有些東西一開始淡淡的出現在他眼前, 他就淡淡的接受, 我沒告訴他要多吃蔬菜那一套, 我什麼都沒講, 蔬菜上桌, 他就是當吃麵吃飯一樣的一般食物吃了, 小黃瓜和紅蘿蔔是這樣開始的, 巧克力也是這樣的, 他什麼都吃, 那個年代還真有老莊味的, 無為! 可是, 漸漸長大的他有所喜好了, 巧克力愛吃, 甜椒洋蔥不吃, 磋商就得開始了。

 

Joshua Gans 博士用的是經濟理論裡提高籌碼來達到生產效力的方法 孩子愛吃麥當勞的漢堡炸薯條, 沒問題, 但是也要把他加點沙拉一起吃光光才行! 結果孩子們全都吃了。我有時候也跟Gans 博士的做法一樣, 我告訴兒子, 我對巧克力有意見是怕他牙齒吃壞了, 所以如果他飯後和睡前都確實刷牙, 那就沒問題, 結果兒子刷牙刷得無毫怨言。但也有時候不我不像Joshua Gans 博士那麼光明磊落, 我有時是在暗地裡「動手腳」, 比如說兒子不喜歡吃南瓜, 這簡單, 身為家庭主婦, 我有很多機會可以在食物裡「加工」一下南瓜的真實身份, 變成蛋糕或是煎餅, 多少讓他吃到一點, 如果「加工」的陰謀失敗也不必跳腳, 看看其他食物有沒有同樣的營養質, 都有攝取到就行了。是說, 看開點, 一輩子不吃南瓜也不會怎麼樣啊!

 

比較令父母頭痛的, 可能是孩子參與了規矩的訂定、孩子口頭上給了承諾, 卻沒有遵守吧! 但其實這也很正常, 履行承諾是學習來的。我兒就是那種明知自己在破壞規矩, 還是會耍一下嘴皮才甘心的那種, 就說他不是天使投胎來的嘛! 不必急著發火, 因為我發現一個小秘密, 在我定睛看著倔強生著悶氣的兒子的眼睛時, 我看到了一絲愧疚, 柔軟地浮動在他眨眼之間, 看起來他是討厭我阻止他, 但我看得出來情況不單是這樣, 他討厭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 他也討厭自己造成不歡的局面, 「自我」跟「他我」這兩個身份正在天人交戰, 這就是他正在學習的時刻, 我若只顧著火冒三丈, 就失去這個寶貴的契機了。

 

要怎麼把那個愧疚的眼神看出來, 而不是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 可以的, 首先練習平靜下來, 待他鬧完, 專心看著他的臉說話, 就會看見他的心思, 畢竟是和我朝夕相處的兒子, 我猜得出他的心裡在想什麼 「媽媽, 你說的我都知道, 我就是控制不了, 那些東西不都是我的東西嗎? 為什麼我不可以用? 不要再罵我了, 我也好委屈!」我不知道別的父母會怎麼做, 我的緊急措施是依此順序展開的: 一, 向兒子重申我們的約定; , 提醒他做過的承諾; , 肯定他之前的努力; , 快速建議替代品; 還不行? , 轉移重點到別的活動; 沒有用? 那就六, 分開一下, 各自冷靜一段時間, 但千萬不在這個關頭修改規定, 這會變得沒有原則, 孩子的學習也會功虧一簣。不知道別人還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提供嗎? 緊急措施所耗的時間不一定, 不過我時間多, 可以跟他耗! 我兒通常到步驟四就搞定了, 這跟他的個性有關, 容我後述, 可是他心情不好的時候(人都會的嘛), 也有走到最後步驟六過的。

 

可是最糟之後所發生的事最令我驚訝, 他會怯怯走到我身邊來, 用手碰碰我, 或是故意發出小貓咪的咪嗚咪嗚聲示好, 那是他在找台階下了, 趕快抱抱他就沒事了(擁抱不嫌多)! 他就開始在我懷裡囉嗦一堆別的小孩不乖的事, 為什麼他講別的小孩? 還不就是想要告訴我 他不一樣, 他不是壞孩子。這個時候我才更加明白, 在角落裡他那片慍怒的臉色底下甚至還有恐懼, 恐懼自己的不良行為導致失去父母的愛。忿怒、愧疚、懊悔、恐懼, 也許還有更多? 看看, 孩子在看似無理取鬧的慍怒中發出了多少訊息? 而我們又接收到了多少?

 

我和兒子能「相安無事」的第二個原因, 這恐怕是可遇不可求, 據我暗中觀察(幹嘛暗中?), 發現小兒的個性不甚堅持, 蠟筆眉常笑兒子是個pushover, 隨隨便便就被說服了! 要這麼形容也對啦, 但是也可以說, 他是尊重了我的意見, 當我試圖說服他同意我的意見的時候, 他常常會欣然接納, 剛好替我的頑固解套。舉例來說, 吃紅蘿蔔這件事吧! 兒子六個月大開始吃副食品時很愛吃生紅蘿蔔, 一歲時突然不愛了, 為了這個, 我大聲罵過他, 結果他做夢啜泣, 讓我後悔不已, 後來我不逼了, 誰知他兩歲時又愛吃紅蘿蔔了, 現在三歲半, 一天可以吃上三、四根細細的生紅蘿蔔。他都是這樣起頭的:

「媽媽, 我們家有紅蘿蔔嗎?

「有。」我給他一根。

他吃完了第一根就問:「還有嗎?

「有。」再給他一根, 其實我早早拿出三、四根放著待命了。

吃完第二根, 變成笑瞇瞇地問:「紅蘿蔔夠了嗎?」有「夠了」的警覺是挺不錯的。

「還要吃啊?」上菜市場時, 我都故意挑細小的買, 方便他一直吃!

吃完了第三根, 開始哈哈哈地問:「媽媽, 紅蘿蔔夠了嗎?

「夠了。」

「不夠~ 還要~

以前這個戲碼剛開演的時候, 我很怕, 想到即將要來個大怒吼收場, 就替自己即將被氣死的細胞感到惋惜, 有一次不知怎麼天外飛來一筆, 我脫口而出一個替代品:「不然吃小黃瓜好嗎?」他爽快地答好, 反倒嚇了我一跳! ? 這樣子就被說服了? 一點都不效忠紅蘿蔔嘛! 馬上奔向小黃瓜的懷抱, 等到三條捨身救母()的小黃瓜都進了豬太郎的肚子之後, 只看見豬太郎挺個大肚子, 四肢攤在坐墊上, 動彈不得, 飽到再也開不了口了。

 

我起先以為紅蘿蔔和小黃瓜算蔬果類的, 所以他可以欣然同意替換, 可是後來我發現他想吃很多巧克力時, 也可以馬上替換成小黃瓜! 巧克力和小黃瓜……差距會不會也太了一點? 他竟然還接受! 不過無妨, 吃小黃瓜總比吃巧克力來得好! 我想, 有時候他是不是在試探性地詢問, 並不是真的想要, 如果在他一開始叫著要巧克力的時候, 我直截了當說吃小黃瓜, 搞不好他也願意, 那前面那堆冗長的磋商敘述說不定都是多餘!

 

, 到此停筆, 寫得我都累了! 都是因為人太複雜了, 大人大複雜, 小人小複雜, 管好自己已經很難, 現在我還要管別人! 老莊應該在天上捻著鬍子笑 誰叫你要的多? 想學我們? 下輩子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