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411日:

 

跟媽媽講電話時, 得知山上家裡的小狗「小寶」死了, 電話裡頭雙方一片哀悽。小寶顧家又顧主人, 聽話不亂跑, 是媽媽的兩隻忠狗之一。兒子本來巴望著暑假回到台灣山上再跟小寶敘敘舊, 摸摸它, 跟它一起散步, 這下緣份已盡, 徒留思念了。它是個健康狗, 突然去世令我震驚, 問明之後, 才知道它誤食了附近果樹下的草, 那草最近剛灑了農藥, 小寶不知怎麼會去吃那些草, 結果帶它去給獸醫看了兩次, 打了兩針, 撐了一週, 仍然回天乏術!

 

在電話裡, 我把這消息告訴兒子, 小寶以後不能再跟他玩了(是不能再被他玩了), 小寶死了。我告訴他實話, 順便也觀察一下兒子的反應, 我不知道他對死亡的瞭解有多少, 去年大哥家的小貓死了的時候, 兒子還不懂。兒子在電話裡問:「阿婆, 小寶死了嗎?」媽媽盡力告訴他「死」是什麼意思, 不過我從側邊聽他們的對話, 覺得兒子要瞭解還是很困難, 他不是心態沒準備好, 他是腦袋還沒準備好。

 

「死了就不能動了, 沒有呼吸了, 像睡覺覺一樣, 一直睡一直睡。」

「哪時候起來?」

「不會起來了!」

「為什麼不會起來?」

「死了呀!」

「它在哪裡睡覺覺?」

 「在我挖的洞裡, 我用毯子把它蓋起來了。」

「小寶眼睛可以打開嗎?」

「不可以。」

「為什麼?」

「……就是……死了呀!」

 

在我和媽媽補充說明「死掉」的幾項「特徵」之後, 包括「看不見媽媽爸爸了」、「不能玩了」、「沒有痛痛了」、「不能再吃東西了」, 最後這一項我以為會嚇到小土人, 結果看他還滿沈著的, 就知道他果然還是不懂。(叫他不能吃東西, 這貪吃小豬會哭死!)

 

晚上蠟筆眉回到家, 小土人迫切地向爸爸轉述了一遍外婆喪失愛犬的經過, 然後他間接問了爸爸「死亡」的意思, 就是把所有聽來的陳述都自行加上「為什麼」。

為什麼小寶吃了有毒的草就死掉了?

為什麼小寶死掉的時候, 不能動?

為什麼小寶死掉的時候, 眼睛不能打開?

為什麼小寶死掉的時候, 不可以玩玩?

為什麼小寶死掉的時候, 不能吃飯飯了?

 

蠟筆眉順口說:「死掉了就跟石頭一樣, 硬硬的, 什麼都不能做了。」

糟糕! 又是一項新資訊 — 跟石頭一樣! 小土人當然馬上又問:「為什麼死掉的時候跟石頭一樣?」

 

啊……不會答了啦! 他聽不懂, 所以至少我看得出來兩點, 一是他感覺不到恐懼, 還好; 二是他的表情透露了他感覺到「死掉」是不祥的, 應該要傷心的, 因為好多事情都不能做了, 而且媽媽看起來不太快樂。

 

 無懼5.JPG  

兒童行為的研究顯示, 四歲的兒童可以從路上的小蟲、小蠅的屍體意識到「死亡」的存在, 但卻不一定能對其表達適當的感情, 在談到死亡的議題時, 家長須特別考量兒童的個性和當時的心境。幾乎所有的文獻都指出,「死亡」的議題不必避免, 可以公開談論, 我對兒子也不避諱談到「死亡」, 它就和寶寶會「出生」一樣是自然的過程, 尤其這個話題的主角還是我和兒子都有感情的寵物狗, 它的去世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我不想掩飾, 如果兒子能懂, 很好; 不懂, 表示他的認知程度還不夠, 時候未到, 不勉強, 只是怕他心理蒙上陰影。該怎麼和孩子討論「死亡」議題? 紐約大學的兒童研究中心提供了幾項要點供參考, 簡要翻譯如下:

 

1. 特別注意孩子的心理狀態

2. 也注意自己的心理狀態, 可以誠實承認自己難過

3. 用開放式的提問去發現孩子的感受

4. 讓孩子自己說出聽到了或看到了什麼, 以便讓自己有一個應對的立場, 例如, 孩子可能會說出「誰得了感冒, 快死了」這樣的話, 你可以藉此機會移除錯誤的知識, 並安撫孩子的心靈

5. 表現同情心, 不要批評孩子的反應

6. 不提供不必要的資訊, 用簡短、容易、適齡的辭彙, 對小的孩子解釋時, 必要時可以重複你的回答

7. 不要規避話題, 過多的小心只會讓孩子對這個話題產生更多的懼怕和懷疑

8. 如果家庭成員有人病重, 在最糟的事來臨之前就可以和孩子談起這個話題, 甚至可以帶孩子探視病人, 幫助孩子表達適當的關心, 你的角色是使孩子在事件中確信自己可以安心地理解整件事情的發展

9. 誠實表達自己的感受, 但不要失控

10. 讓孩子知道他們受到保護, 很安全

11. 不要使用委婉的託辭, 例如「死亡鳥飛來把他帶走了」, 但可以解釋死亡時會缺乏哪些具體的行動, 像是「不能走路、不能動、不能睡、不能呼吸、不能吃」等等 (我們好像碰巧跟小土人說對了耶! 但我發現文章中寫道, 「不要對小孩說死亡就是睡覺覺不會起來」, 這一點我們錯了! 這樣據說會讓孩子怕睡覺, 還好目前為止小土人睡得挺好的! 好險!

12. 注意時間和地點, 給孩子充份的時間提問, 地點最好是私下(或在家)可以平靜談話的地方為宜, 不要強迫孩子談這個話題

13. 不要小看孩子的恐懼, 不要說「這沒什麼好怕的」之類的, 孩子也許會覺得羞愧, 最好是提出具體的方案解決孩子心中的疑慮, 讓他們感到安全 (看到這裡, 覺得孩子的心靈好像水蜜桃啊! 是有這麼脆弱的嗎? 嗯……以我的小小經驗來說, 有些孩子的地雷真的不是大人可以想像得到的哩! 小心哦!)

14. 孩子可以自行復元喪失所愛的創傷, 不要以為這是萬劫不復的事! (蛤? 那我剛剛那個水蜜桃理論是錯的啊?) 要費心觀察孩子的處理能力, 也許可以請專家幫忙

  

 

以上十四點摘自Claude Chemtob 博士的文章:Talking with Children About Difficult Subjects: Illness, Death, Violence and Disaster, 寫於2010年九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